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 共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——机械工程学院“寻迹聚力 筑梦前行”实践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(五)
苍山不墨千秋画 洱海无弦万古琴。7月18日,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,前往云南省大理州古生村,开启了一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实践旅程。
古生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、深情嘱托“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”的地方。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石板路,参观了“总书记到古生”展馆,详细了解古生村如何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实现洱海保护从“一湖之治”向“全域之治”“生态之治”的转变。实践团亲眼见证了古生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巨大成就,以及这一过程中村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。在这里,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。
随后,实践团的脚步转向了古生村科技小院,这里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又一起点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寄予厚望,鼓励青年学子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古生村科技小院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实践地。在这里,实践团见证了科技如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引擎。成员们看到高学历青年人才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,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、绿色高值种植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,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着洱海的碧水蓝天,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。科技小院团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作风,让实践团深受鼓舞,也更加坚定了成员们投身乡村振兴、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。
与村支部书记何乔坤的座谈更是让实践团受益匪浅。何书记详细介绍了古生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举措。他强调,古生村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铭记于心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不仅实现了洱海水质的持续改善,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,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。
此次古生村之行,实践团不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,领略了古生村的独特魅力,更在实践体验与交流中,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成员们深刻认识到,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乡村振兴,都需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用科技的力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
作为新时代机械行业的青年学子,实践团纷纷表示会将所学专业知识精准对接实际需求,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与优化升级,为生态环保设备的设计、制造与维护注入强大动力,用机械科技的力量守护绿水青山,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在推动家乡传统文化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同时,让现代文明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,既留住青山绿水,更留住乡愁与人才。
撰稿:杨李鑫
图片:熊荣辉、李俊杰
初审:陈莹、吴僖、杨娟
终审:李红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